生活污水中总磷不稳定且经常超标的问题,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洗涤用品的影响:现代洗涤剂中可能含有较高含量的磷化合物,这些成分在使用后会随着生活污水排入下水道系统,增加污水中磷的总量。
污水生物处理效能下降:
污泥负荷与污泥龄:如果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泥负荷过高或污泥龄过长,可能导致污泥老化,进而影响聚磷菌等微生物对磷的有效去除。
溶解氧控制:好氧区的溶解氧不足或厌氧区溶解氧过高,均会影响生物除磷过程,聚磷菌需要在特定的好氧/厌氧条件下才能有效地从水中摄取并储存磷,然后通过排泥将其去除。
水力停留时间:如果水力停留时间不足,就无法确保磷的有效释放以及污水中有机物的有效降解,进而影响后续聚磷菌对磷的摄取。
工艺操作问题:
排泥不畅:二沉池排泥不及时或不充分,会导致已吸收磷的污泥滞留,进而可能因氧化条件改变而导致已吸收的磷重新释放到水中。
pH值控制:pH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磷的稳定去除,需要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(通常6.5~8.0之间)。
额外处理措施不足:如果没有针对性地采取化学除磷措施,如投加(如铁盐、铝盐等),则难以有效应对突发性的磷浓度上升。
针对生活污水总磷超标问题,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策略:
推广使用无磷或低磷洗涤产品,减少源头污染。
调整优化污水处理工艺,如适当降低污泥负荷、合理控制污泥龄和溶解氧水平、调整水力停留时间。
加强污泥管理,定期排泥,保持良好的活性污泥性能。
根据实际需求,在生物处理之后增设化学除磷环节,投加合适的以确保出水总磷达标。
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技术改造或升级,采用更为先进的除磷工艺和技术,如强化生物除磷(EBPR)、化学沉淀法、吸附法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