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污水处理厂概况
对象为某污水处理厂,在含磷污水处理上以A2/O 工艺作为主要处理方式。处理量 2 万 m3/d,处理
前水质中主要成分含量分别为 :氨氮为 30mg/L,TP 为2~26mg/L,COD 为 300~350mg/L,磷含量波动大。开展实验之前,采用 PAC 进行除磷,PAC 投放量 20mg/L,除磷处理后出水水质中 TP 含量为 1.0mg/L,整体呈现出大波动状态,未达到正常排放要求,随即增加 PAC 投放量,但依旧存在 TP 超标现象。
2、试验过程
2.1 试验准备
新型
:其中含铁盐络合物、铝盐等,该 pH 值为 2~5。实验所需材料为搅拌器、移液管、烧杯、钢丝软管、计量泵。
2.2 试验原理
污水除磷要达到除磷效果,要实现循环转化,将污水中的磷凝结转化为不可溶的沉淀物,即不溶性磷酸盐,由此实现除磷效果。本次实验抽取污水处理厂中污水进行。
2.3 试验内容
从污水处理厂取样进行初步试验,依据 TP 浓度进行分组试验,首先,稀释“新型”为 1‰水溶液。TP>10mg/L 开始投放新型,陆续投放量为100、200、300、400、500、600mL,并对不同投放量下的 TP 含量进行测量,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,确定最适宜投放量。试验所用液体 TP<10mg/L,投放“新型”量分别为 50、70、90、110、130、150mL。并对不同投放量下的 TP 含量进行测定,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。为了强化试验结果的实际应用性,在上述试验基础上进行拓展试验,在选取前期工艺投加点基础上,分析各工艺段出水 TP 浓度,以好氧池出水为投放点,在药剂投放之前应确定水温在 20℃左右,pH 为7,伴随着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而陆续投放,2~3h 进行一次取样,在总进水处、好氧池进出水三处分别取样,并对其 TP 含量进行测定,对其除磷效果进行分析。
3、结果分析
3.1 基础试验下 TP 去除效果
进水取样中 TP 为 15.32mg/L,经过添加后,其去除 TP 效果见下图。
图 1 可见,“新型”投放量越多,TP 含量越小,“新型”投放量为 500mL 时,TP 含量渐趋零,“新型”投放量为 600mL 时,除磷率趋于 100%,且效果稳定。即可见,含磷污水中投放新型“新型”后,水中含磷量随着药量的增加磷浓度降低,且降低趋势明显。这种明显的除磷效果正是由于“新型”中的物质与磷化合物聚集反应形成沉淀性颗粒,并且字啊架桥吸附作用下形成大颗粒,继而快速沉至水下。试验中观察可见,投放的水体较之原水体其上部水质明显清澈,足以表明,添加“新型”后,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。
此外,试验发现,新型属于膨润产品,吸附性极强,可吸附水体中的藻类,将藻类沉淀在水底,实现了降藻控藻目的。
结语
通过对“
新型
”这一新型的试验可得,新型在去磷效果上较为突出,且对于水体中其他污染物也有一定的清理效果,并且形成的沉淀物会在水体底部形成隔绝层,隔绝了水底污泥的再次污染。试验后发现,添加“新型”后的水体中藻类含量不断减少,水体上层水质愈发清澈,优化水质效果突出,可大范围推广应用于污水除磷作业中。
相关文章:------------
化学法除磷效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